生物医药“专利悬崖期”窗口打开 产业规模将达6000亿 |
文章来源:林志美 发布时间:2025-04-05 17:02:21 |
2015年以来,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几乎都满负荷生产,且毛利率达到15-20%。 该项目是将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精准扶贫设施菇棚有机结合,实现菇棚棚顶发电,菇棚棚内高效种菇。王斯成认为,当地是否有建设用地指标?农业、发电能否实现双不误?光伏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等问题都是光伏农业产业需要思考并解决的。 在光伏和农业的兼容性和平衡盈利上,关键要找到一个黄金切割点,探讨如何平衡二者的利益,达到和谐发展。西安特变电工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乔伟说。另一方面,农业也在不断寻求自我突破。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任何人、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无权擅自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在光伏发电产值效益上,该项目年发电量达2500万~3000万千瓦时,年产值效益近2500万~3000万元,8~10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光伏农业,首先应该是农业,其次才是光伏。所以,不管是光伏农业还是农业光伏没有特别清晰的定位,在光伏和农业的结合上难免出现困惑。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完成了2015年度新增并网装机1500万千瓦的目标,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 中东部地区有6个省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分别是江苏(422万千瓦)、河北(239万千瓦)、浙江(164万千瓦)、山东(133万千瓦)、安徽(121万千瓦)和山西(113万千瓦)。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33小时,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甘肃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新疆自治区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042小时,弃光率达26%。新疆(含兵团)、内蒙古和江苏居新增装机前三位,分别为210万千瓦、187万千瓦和165万千瓦。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完成了2015年度新增并网装机1500万千瓦的目标,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有浙江(121万千瓦)、江苏(119万千瓦)和广东(57万千瓦)。 附表:2015年光伏发电统计信息表。其中,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呈现东中西部共同发展格局虽然本次巴黎气候会议未能通过绿色和平组织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提案,但2015年6月召开的G7国家领导人会议已经达成共识:到本世纪末将不再使用化石燃料。 两条线的作用力度又是不同的:硬约束线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中,光伏必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作为光伏发电是未来最重要清洁能源的一个佐证,有国际专家认为,到2050年中国理想的能源结构是:当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80%的时候,光伏发电量应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66.4%。两条线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早日实现光伏产业完全市场化,加速提高光伏发电在能源供给中的竞争力,以实现我国减排承诺和能源安全战略。 如何实现这一点,光伏将发挥何种作用,虽然目前结论不好确定,但趋势已经确定。今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宣布的中国最新的自主减排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高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两条线不仅决定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会影响今后中国的国际地位。2015年12月12日,环境硬约束线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的作用开始进入倒计时。 人类在过去的100万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非常稳定,从来没有达到300ppm,本世纪初终于超过这一数字,2015年11月26日这一数字达到400.69mmp。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人类必须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种变化,李克强总理宣布的自主减排计划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简单地说:一个是扶持导向,一个是硬约束导向。对于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这种社会意志具体体现为实现两个目标导向:一个是帮助光伏产业尽快实现完全市场化;一个是必须按时、按量发挥光伏发电在实现对世界减排承诺中的重大作用。光伏扶持线是在一国国力能够承受的基础上,社会为帮助光伏产业尽快实现完全市场化愿意付出的成本线;环境硬约束线是在一国国力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国家为实现对世界减排承诺必须付出的成本线。所以光伏发电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如同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一样,一个产业的发展速度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亦是如此。即这一时期光伏产业需求和发展速度的是由两条线决定的,一条是光伏扶持线,一条是环境硬约束线。 在完全市场化产业,需求规模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上个体需求的集中体现;在非完全市场化产业,需求规模是在一定补贴水平上社会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更何况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中国政府的承诺,即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自己人民的承诺,对于做出的减排承诺一定会去努力兑现。 在这天之前,技术、成本、政策几条线共同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在这天之后,两条线将主要决定当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力、风力、核电、天然气和光伏发电等。 但当前的光伏产业是典型的非完全市场化产业。虽然它们在人类未来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在中国实现环境硬约束目标作用中的比重目前还是一个模糊数,但是,从成为主要清洁能源的基本原则和清洁能源的多年实践两个方面,对于哪一种清洁能源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人类已经具备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当前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的硬约束线是什么?是日益严重威胁中国人生命的空气污染。实现环境硬约束目标,是多种清洁能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兑现这一承诺的主要途径,就是引导清洁能源利用比例的超常规提高。据此,光伏发电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太阳的能量是无限的,符合第一原则;人类获取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硅材料,硅元素的丰度在地球上仅次于氧,为26.5%,符合第二原则。 当前决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的硬约束线是什么,是日益严重威胁中国人生命的空气污染。其中,仅1990年-200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净增8.23吨,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27%。 对于非完全市场化的光伏产业而言,这种社会意志既决定一国之光伏产业需求量的大小,也决定一国之光伏产业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例如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奥巴马总统签署中美两国共同减排意向之后,带来2015年中国光伏终端市场建设规模从17.8GW增至23.1GW,光伏十三五规划从100GW增至150GW。 扶持线更多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难免带来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速度的时紧时松和各国、各资本间的轮替。有人说人类再也回不到这个数字以下了。不久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朱明表示:到2020年全部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5.6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5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据此,在一定时期内,当影响光伏产业发展水平的技术、金融要素发展水平不变,而扶持导向和硬约导向的力度是根据社会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时候,扶持导向和硬约导向就对光伏产业需求市场规模产生主要影响。 看上去光伏规模最小,实际是增长最快:截至2014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已建成规模是28GW,十三五规划目标是150GW,增长幅度为436%。那就是说,大致上可以算出来,水电是3.5亿左右,剩下就是风电和光伏,再加上生物质能,风电要搞到2.5亿千瓦,光伏大概是1.5亿千瓦。 这一指标的上升就是地球温度不断上升的原因,而不断严重的碳排放又是造成这一指标不断上升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中国对巴黎气候大会的承诺。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一致减排行动的《巴黎协定》。例如2004年德国开始的光伏高额补贴和2012年开始的大幅下降补贴,带来的2012年德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是8GW多,2014年仅为2GW多;硬约束线是在社会能够承受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国家目标的按时、按量实现,具有某种硬约束性,会使一国光伏终端市场建设规模时有超速增加。 |
相关资料 |
18年玻璃原片生产预计会比较稳定 |